当前位置:首页 >> 入围作品选载 >> 正文
一条让人震撼的路【散文】
2015年06月10日 11:06

一条让人震撼的路

/陈松云

 

    我们乘坐的车行驶在芒市到瑞丽的路上。 

    我们现在脚下的这条路就是当年的滇缅公路中间的一段。

    著名的“滇缅公路”就在我们脚下,我的心不由一颤,立刻想到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沦陷,上海沦陷,南京沦陷,饿狼一样的日本鬼子封锁了中国所有的交通要道,想一口吞并中国。滇缅公路成为唯一能通往国外的道路。源源不断的抗战物资途径此路转运到全国抗日前沿。正是有了这条路,艰难的抗日战争才能坚持八年。

我一边用耳朵听导游阿郎讲述这条路的来历,一边用眼睛观察这条路,我把思路拉回到抗日战争时期这条路的修建上来。
    我仿佛看到1937年,略微消瘦的龙云,一身黄色戎装同蒋介石交谈。龙云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云南这个山区依托大山,将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不管是军需物资还是撤退到大后方的各界人士,都需要大量的物资,滇缅公路急需修建。蒋介石同意并拨款两百万启动滇缅公路(这点资金还不够修建公路的宣传费用)。龙云立刻回到云南开始动用自己所有的资源筹备修建滇缅公路。他首先请来了国外专家,专家们提出这条路要穿越横断山脉、高黎贡山,横跨怒江、澜沧江,山高水险,坡陡路弯,要考察,要测绘,然后设计,修建至少需要八年。
    战争在即,那里有时间等待。
    龙云立刻请来当时两名留洋学过路桥设计、但没有真正实施过的技术人员担当起设计任务。大量的青年学生通过短暂的培训后开始探测。于是决定一边设计一边施工。落后的中国哪来技术工人,龙云只能发动全体云南人民参加修建。
    骑着大马的彝族首领云南王龙云走山串寨动员每个山寨的少数民族同胞积极抗日。家里的男人早拿起武器去保家卫国了,寨子里妇女带着全家老小以及家里的鸡、鸭、小山羊一起来到工地参加修路大军。他们以天当被盖地当床,工地就就成了暂时的家,没日没夜抢修公路。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有多大力气就出多大力气。打石、运石、抬土、拉碾子这些重体力活都是妇女老人用尽全身力气在拼命干。大一些的孩子帮着抬土,小的孩子无人照管只能坐在框里。
    公路不是村寨小道,需要坚硬牢固的地面,直径一米多的大石碾子被众人用绳子像犁田一样往前拉才能压平路面。又斜又陡的山路稍不小心石碾子就会滚动下来,伤了自己人。据说这条路每公里就用了五条生命的血肉和灵魂来支撑。一千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云南人民是用怎么顽强的毅力,咬着牙艰难地挺过来的啊!想着这样残酷的劳动场面揪着我的心,让我的灵魂发出剧烈的疼痛。
    抗战急需,整个工程采取了先通车后完善的方针。外国专家预计八年完工的滇缅公路,这二十万并不是壮劳力的老弱妇残儿童仅仅用了八个月零五天就全线通车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我一边听导游讲,往日电影或图片中最艰辛的劳动场面浮现在脑际,不由得潸然泪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什么样的凝聚力让中国人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我们全车的人都听得惊呆了。大家不再睡意朦胧,而是催促着阿郎继续往下讲。
    后来日本人发现了这条路,不得不调整他们的战术。日军不得不放弃了从正面打败中国军队的企图,改为从沿海越南、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这样,日军战线不断拉长,国力消耗日益加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可见这条公路有多重要。
    1940年,日本派了大量的飞机轰炸滇缅公路。我们的护路军民进行了顽强的周璇和抗争。日本鬼子用飞机炸轮番轰炸,我们的护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地上积极修护。一个坑一个坑地填,一个人倒下立刻又上来一个,公路从未断过运输。
    特别是连接怒江天险的惠通桥,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日本鬼子白天用飞机轰炸,把原来的桥炸得粉碎。他们以为滇缅公路就无法通行了。我们的护路人员就用很多大油桶和木板捆绑拼接起来,再用铁索连接成为一座可以浮动的桥。白天用水灌满油桶,让油桶沉到水里,日本鬼子在飞机上看不到,晚上把水排出油桶用铁索拉起,用浮力让汽车慢慢通过。当时为了这条路不知道牺牲了多少人。这是日本鬼子怎么也想不到的,炸断惠通桥居然没有切断我们的运输线。
    阿郎讲到这里,眼中饱含热泪。我们也深深被他的故事感动。
    这是一条用鲜血修成和护卫的路,是一条抗战中最重要的路,是凝聚了西南各民族同胞鲜血和智慧的路。走过这条路,不得不敬佩龙云的智慧、气度和魄力;不得不深深的念怀那些为这条路出力、捐资和牺牲的人民;不得不为之深深震撼。

来源: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