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围作品选载 >> 正文
延安行【散文】
2015年06月12日 11:22

延安行

/罗士成

 

翻开中国革命史,翻开中国抗日战争史,一个金子般的词语便会豁然于我们眼前,这便是伟大的革命圣地——延安。

 

 

二0一五年初夏,微风轻拂,我踏上了延安这片光荣的土地。我非常自豪,因为我骨子里有红色情结,因为我平生就向往着延安,多少年了,那支悲壮的抗日歌曲《延安颂》让我百唱不厌,著名诗人贺敬之的无比豪迈深情的《回延安》今天依旧让我荡气回肠。

位于陕北大自然条件并不好的延安,古称延州,因为它是历来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依旧是兵家必争的“三秦锁钥”、“塞上咽喉”。1937年,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即将全面展开的悲壮氛围中,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延安翻开它最为辉煌,彪炳千秋的一页!

我虔诚地伫立延河大桥,久久地遥望宝塔山,瞩目宝塔山。宝塔山上那挺立在蓝天白云之下的宝塔,它巍峨,凝重而无比的庄严。宝塔是延安的地标性建筑,因为了不起的延安现代革命史,宝塔山成为延安的象征。因为了不起的延安现代革命史,高举着宝塔的巍巍宝塔山从历史走到今天,从中国走向了全世界。

我虔诚地走进杨家岭。这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是193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等领导从凤凰山迁来此处的第二个驻扎之地。在这里,静静的杨家岭山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旧居窑洞毗连排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个伟人的窑洞分别都是办公窑洞、卧室窑洞和警卫员窑洞三孔一组。这里,瞻仰的人特别多,多得你要拍张纪念照都很不容易。这里是怎样的圣地啊,在窄窄的黄土山壁边,就10几口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陕北窑洞,并没有水池绿地,并没有亭台楼榭,更没有碑刻牌坊之类,它却经年累月吸引着普天之下、四海内外千千万万人的眼球,让他们不辞千里万里而来,风尘扑扑而来,庄严着快乐着而来!在这里,我也满怀激动与兴奋,满怀景仰与深情,轻轻地举步,缓缓地举步、今天,我要好好聆听历史在这里留下的足音,我要好好缅怀伟大领袖们那气壮山河的音容笑貌,我要好好瞭望那那片折射着民族辉光的永不泯灭的风云。我凝望窑洞,我走进窑洞,我一一在几位领袖的办公桌前的椅子上轻轻地坐了坐,我还轻轻地抚摸了他们的睡炕,我还……我走出他们的窑洞,我在他们的窑洞前流连,流连,我的心在无比深情地说,好好感受,好好感受伟大的领袖们吧,好好感受他们挟雷携电的那个悲壮时代!

我虔诚地走进枣园。枣园,这是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枣园,继杨家岭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革命领导人先后在这里驻足,运筹帷幄。这里除了窑洞,还有一个特别的建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入住延安之后,修建的“中央大礼堂”。我再次瞻仰完领袖们所居窑洞之后,举步来到了“中央大礼堂”。 中国共产党划时代意义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大礼堂召开。走进大礼堂,阅读大礼堂,我读到了一个成熟的了不起的政党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对国家命运和未来时代的科学的高瞻远瞩与力拨乾坤般的胜利把握。

 

 

我继续在延安这片沉淀着特别历史内涵的无比光荣的土地上行进着,可以说,我每前进一步都踩着一个后来者景仰延安的自豪、幸福、感慨与纷飞的思绪。

延安,这片自然条件贫瘠的并不宽阔的河谷之地,当年竟然成为全国积极抗战,充满期望抗战的中心,成为千千万万进步青年进步人士甚至外国友人向往的中心;而且,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这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辉煌卓绝地领导了全国敌后抗战,在如火如荼的敌后抗日斗争中神奇般地发展壮大了自己,神奇般地为未来的人民共和国奠定下了特别的根基!

这中国现代民族史特别的一章,让人惊讶,也让许多人纳闷,甚至让一些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伟大的现代中国革命史这样鲜明地诠释着——延安之所以成为“延安”,是因为它在那个民族的非常时期迎来了一个天才的思想家、战略家、革命家毛泽东,迎来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家、革命家英雄的团队,迎来了以人民大众利益为根本利益、以解放人民为根本目标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当我在杨家岭轻轻举步,当我在枣园轻轻举步,当我在清凉山轻轻举步,当我在王家坪轻轻举步,我一次又一次被毛泽东的伟大震撼。毛泽东,这是怎样的一个领袖啊,他穿着粗布衣,他喝着小米粥,他却谈笑风生,指点江山,挥着一管毛笔撰写出一系列天才著作——《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反对自由主义》《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以之科学地武装自己的政党、自己的军队和人民。不仅如此,他身体力行地实事求是,以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率领他的政治军事团队、军队和人民,“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在广大的敌占区神话般地开辟创建了18个抗日根据地,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胜利地打击了敌人,奇迹般地铸造了一支由弱到强的钢铁一般的人民军队。

当我在杨家岭轻轻举步,当我在枣园轻轻举步,当我在清凉山轻轻举步,当我在王家坪轻轻举步,我一次又一次地深深感概,延安的共产党竟然汇萃了那么多的时代精英英勇无畏地奋斗在延安、奋斗在广大的抗日前线、奋斗在统一战线!这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们将军们,他们一个个都是一颗颗耀眼的大星星,他们是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吴玉章、刘少奇、任弼时、刘伯成、邓小平、贺龙、陈毅、粟裕、徐向前、聂荣臻、陈庚、左权、习仲勋、王震、谭震林、罗炳辉、李先念、杨靖宇、关向应、罗荣桓、叶剑英、叶挺、陶铸……我不由如是而想——历史的延安在抗日战争中的辉煌,就领导者而言,既是毛泽东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的胜利,也是一个英雄集团的不朽传奇。由此,我继而想到了朱德、彭德怀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指挥胜利的百团大战;想到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在中共“第七大”上分别所作的著名报告《论解放区战场》《关于修改党的章程》《论统一战线问题》……

当我在杨家岭轻轻举步,当我在枣园轻轻举步,当我在清凉山轻轻举步,当我在王家坪轻轻举步,我一次又一次地久久思考感动于“延安精神”。延安,这片贫瘠而又神奇的土地,从1937年至1947年,在中华民族悲壮英雄的时代背景下不仅成熟了中国共产党,成熟了毛泽东思想,而且诞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延安精神的文字表述非常简洁,非常朴实,但它的内涵却掷地金声,丰富地闪烁着真理之光。毛泽东和他的英雄团队、中国共产党和它的军队与人民就是凭借它砥柱中流,力挽狂澜,英勇顽强,艰苦奋斗,走向抗日战争的胜利,走向人民新中国的诞生……我想,而今,伟大的延安精神已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它一定会在我们民族更健迈地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征程中的到发扬光大!

 

我继续在延安这片无比光荣的土地上行进。此刻,蓝天如洗,阳光灿烂。我瞩目清凉山,遥望宝塔山,回望欣欣向荣的延安市,心底回旋着一种接受了一番“洗礼”后的无比幸福,升腾起对延安,对我们伟大祖国与时代的美好祝福。

    我继续在延安这片无比光荣的土地上行进。我的耳畔又响起悲壮的《延安颂》,又响起深情豪迈的《回延安》……

来源: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