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围作品选载 >> 正文
自贡抗战联话【散文】
2015年06月12日 11:29

自贡抗战联话

/陈述琪

 

小引

 

国务院日前发布通知,宣布今年9月3日放假一天,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将抗战胜利纪念日作为公共假期,举国民众无不额手给力点赞。

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团结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战争。日冦侵凌,国难当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抗战胜利,挽民族危亡于既倒,雪百年国耻于狂澜。国殇永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恨永志,高瞻远瞩,珍爱和平。

在抗日烽火中孕育而生的盐业之都——自贡市,以盐抗日,以盐兴市,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这座川南都市的城市精神。八年抗战中,盐都儿女日以继夜,胼手胝足,努力“增产赶运”,以盐的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史实为依据,以楹联为载体,以联著史,以史为鉴。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口碑相传,前人记述中钩沉拾遗,撰成“自贡抗战联话”,为我们这座英雄的抗战城市留下一抹亮丽与动人的色彩,为中华楹联史频添一段抗战楹联佳话。

 

 

1943年11月,爱国将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来自贡首次发起献金运动,自贡人民积极响应,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募集到200万元(旧币,下同)。次年6月底,冯玉祥再次莅临古老盐都主持献金运动,历时35天,广大盐工和各界人士踊跃捐献,共计献金11600万元,创全国之最。

7月22日自贡市在蜀光中学召开“节约献金救国大会”时,学校大门贴出对联:“有赤血、有黄金,烈烈轰轰,刮目相看新气象;为弦高、为卜式,堂堂正正,从头收拾旧山河。”联语彰显出盐都父老誓做今日弦高、卜式,为国毁家纾难的坚强决心。弦高,春秋郑国商人,做生意途中遇秦军偷袭郑国,便装成郑国国君特使,以十二头牛做礼物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知其意,只好班师返回。郑国国君要奖励弦高时,他谢绝道:作为商人,忠于国家理所当然,如果受奖,岂不成了外人?卜式,汉朝农民,牧羊以致富。匈奴犯边,卜式愿以一半财产助边。汉武帝派人问其是否想作官,或有求什么。卜式说,匈奴进犯,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资助军队为能消灭来犯之敌,个人无所求。

10月25日,富顺县在罗浮洞广场开献金大会。富顺中学(今富二中)青年学子朱德皋目睹献金现场感动万分,随即撰联云:“堂堂大国,受区区倭寇侵凌,四亿同胞同仇敌忾;代代先师,育济济书生爱国,一心报国抗敌从军。”朱徳皋,富顺人,原名朱松,号鹤鸣,别号瘦叟。后从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军政大学三分校毕业,著有《朱松传》及多种诗联作品。

是年冬,冯玉祥拜访卢铁铮先生,卢先生深为冯将军为国奔波特书赠对联:“将军着布衣,远万里,募捐救国;民众拱双手,奔相告,踊跃献金。上联盛赞冯将军的亲民形象,下联再现民众踊跃献金的动人场面。卢铁铮,富顺牛佛人,清名士卢庆家之长子,举人。留学日本学法律,同盟会员。民国初年曾任山东高等审判厅审判庭长,晚年回县聘为民教馆长。为人谦逊,书法家,精于颜、苏。他曾告求教者云:“君试将钟太傅《荐季直书》临摹有得,再加颜鲁公《小麻姑坛》待握拳透瓜有得,然后为苏东坡《表忠观》,即可稍具造诣”,时人谓之学书津梁。

荣县耆老赵熙不顾年迈,毅然走上街头书写多幅书法作品义卖后充用献金。冯玉祥用隶书书写八尺朱砂对联为赵熙贺寿,联曰:“立德立言不朽;寿人寿世无疆。”赵熙(1867——1948),字尧生、号香宋,荣县人。世称“晚清第一词人”。在近代川渝传统文人中,乃一流大文人。他“工诗,善书,间亦作画。诗篇援笔立就,风调冠绝一时。偶撰戏词,传播妇孺之口”。光绪十八年高中进士,殿试列二等,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解放初郭沫若自任部分印费,在上海倡印《香宋诗前集》上下册。有《香宋诗钞》、《香宋词》、 《赵熙集》等传世。赵熙书法,字体秀逸挺拔,融诸家为一体,时人称“荣县赵字”。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建“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赵为书写碑名于西南面。赵熙主持修纂《荣县志》,志文严谨得体,并加以标点断句,事为创举,被誉为巴蜀名志。

    冯玉祥在给朋友的信中深情地说:“自贡市,我的旧游之地。去年(1943)十一月我出发各地倡导节约献金,首先便到这里,可以说,它是我们献金运动的发祥地。今天举行第二次献金大会,造成一万万二千万的空前纪录。自贡市同胞的爱国热忱太让人感佩了。”冯玉祥深为自贡人民献金热忱感染,以隶书挥毫书就岳飞名句“还我河山”四字。题款为“民国三十三年,冯玉祥题”,题词由巧匠摩勒在釜溪河畔龙峰山麓。钟朗华先生有感于斯,为“还我河山”石刻题联:“还我河山,将军横书大字;新开岁月,历史无忘昨天。”钟朗华,自贡人。早年入上海大学,创办《诗经》诗刊并任主编。抗战时期任职前方,后返乡从事教育及文史工作,于蜀光中学退休。著有《己生诗草》、《泡沫存稿》。

 

       1938年秋,旭川初级中学以南华宫、禹王宫为校舍,招收男女生各一班。10月10日,举行开校典礼时悬挂礼堂用联:“旭日东升,普照东亚西欧现象;川流不息,造就抗日救国人才。”作者余冠文,此联冠校名“旭川”。 旭川筹备正值七七芦沟桥事变周年之际,对联开宗明义将学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普照东亚西欧现象”、“造就抗日救国人才”定位为自己的办学宗旨,可见旭川先辈们的远见卓识。果不负先辈所望,七十多年来,旭川学子桃李满天下,在各条战线默默奉献着聪明与才智。余冠文,富顺才子,名贯乡里。旭川开办时执掌教政的林海容先生亲书一函嘱余厚钦、余伯钦亲赴富顺沙坪恭请其来校,尊为首席国文教员。他的另一传世之作,则是旭川中学校歌《旭川颂》。

1941年谷醒华为私立荣县存仁中学一班毕业生,代撰留赠学校的对联是:“新生命都在抗战中长成,真幸福哉!鼙鼓之声不闻,弦歌之声不辍;旧情怀要从别离后领略,最留恋者:陶铸之力何大,攻错之益何多。”谷醒华,荣县古文乡人。1944年在成都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四川解放后当选为川南行政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神州暗淡,国难方殷,数十载、满目凄怆,问衮衮诸公,如何挽救?岁月蹉跎,春阳复始,几多人、同心奋起,看莘莘学子,预备牺牲。”此为井神庙小学抗日宣传联。该联一问一答,道出广大人民同心奋起,誓死抗战的坚定信念。对仗工整,佳联也。

 

 

    王本一,又名王本峰,富顺狮市人,外祖父为宋育仁。曾就读于四川公立政法专门学校,参加过中共领导的四川早期革命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是富顺左翼知识分子,曾协助宋育仁编修《民国四川通志》。时任国民党军委会第三厅厅长的郭沬若与之交谊甚笃,曾两度为王本一书赠古人联语。一是:“练达人情皆学问;洞明世故即经纶。”一是:“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前联是作者为王本一到云南昆明通过卢汉与有关组织,胜利完成运回海外华侨捐赠大批药械任务后所书赠。后联为1942年春,王本一在从事沦陷区难民救济和筹办难童教养工作回重庆时去看望郭沬若。郭很高兴,特书赠王本一的。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叶菲洛有挽联云:“三岛倭奴惊上国;一堂阿Q哭先生。”叶菲洛,富顺籍诗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活跃于重庆文坛,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候补理事,参与编辑《沙龙》、《笔阵》、《华西副刊》等刊物,著有诗集《昨日之花》(1935年3月北新书局出版),被收入林焕章主编台版《中国新诗集编目》(注:误为《昨日之衣》)。阿Q,鲁迅小说中的一个主人公,是精神胜利者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办法,说自己是胜利者。

1938年川军抗日将领王铭章殉国,灵柩运抵成都,少城公园举行隆重公祭。成都“五老七贤”之一,荣县籍赵熙挽联曰:“杀身成仁,效死勿去;时日曷丧,逆天者亡。”全联系集录成语,意味隽永。

四句成语分别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梁惠王下》:“与民守之,效死勿去”、《书经·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孟子·天时》:“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王晋琦题滇西阵亡将士公墓联:“木棉挺立南天,灿烂鲜花,尽是爱国男儿热血;长城雄峙东西,巍峨雉堞,永为中华民族脊梁。”滇西阵亡将士公墓,即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建成于1945年7月7日。这里安葬着滇西抗战在收复腾冲战斗中牺牲的3000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官兵,是目前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上联用盛开在滇西的木棉花,象征“爱国男儿热血”,下联用巍峨长城,象征“中华民族脊梁”。换言之,警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先辈们的不屈与牺牲。王晋琦,原藉内江,黄埔军校19期毕业任空军地勤部队仪仗队队长,后改编为26军,任参谋。抗战甫毕,内战烽起慨然挂剑。作品收入《诗词十二人集》、《十五家楹联选》,有《莲花山诗存》传世。

 

 

孙明经(1911-1992),祖籍山东,生于南京。中国电影教育家,我国高校电影学科奠基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中国委员。1938年,受中国电影教育协会和金陵大学委派,时年27岁的孙明经来自贡盐场拍摄了大量实景电影胶片和照片。他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为这座抗战城市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为今天的我们保存了一座城市的鲜活记忆。在孙明经为自贡留下的众多老照片及“自贡拍摄手记”中,保存和记录了几则鲜为人知的盐都楹联佳话,从另一极微处展现出人们的雅趣,进而极大地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现据陈星生先生《自贡再认识——孙明经1938年自贡纪实拍摄资料之研究》摘编如下:

    “风景未全非,仆仆留产重来蜀道;乡关何处是,溶溶春水绿到江南。”其二:“万里因循成久客,故乡无此好湖山。”这是时任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的缪秋杰在其公馆前楹柱上题写的两副对联。缪秋杰,民国时期著名盐务官员,曾两度驻自流井任职。第一次驻自流井任职是1929年11月—1930年9月,南京政权这个时期势力还不能达到四川,盐款为四川军阀控制。缪奉派川南,肩负中央政府收回川南盐税之意。在盐税解缴中央财政问题上,与地方军阀发生激烈冲突,在四川军阀威逼下,南京政府财政部只得妥协,将缪调离出川。1935年9月,缪秋杰再度入川,驻自流井四川盐务稽核分所经理兼四川盐运使。他后来回忆,在自贡期间,为抗战民食之需“几无日不在艰难奋斗之中”。对联表达了他以盐区为家,办理盐政,忠奋自励,以期对国计民生作出贡献的胸襟抱负。自贡拍摄手记的记载,为其所摄照片留下了真实注脚。

青苔满径山三叠;绿树千章水一湾。”橫额“水绿山青”。这副对联出现在刘树梅(时任四川盐务管理局局长,缪秋杰的前任局长)公馆月亮台门内楹柱上。关于这副对联,非常有趣的是孙明经拍摄中只有下联,而有意隐去上联,好在自贡拍摄手记”记载了上联。孙明经认为当局长的不应当足不出户,等待门前石阶上长满青苔。其实,这是误解。刘树梅1935年4月驻自流井任四川盐运使,他在任上,结束了四川盐务政税分离状况,他革除弊端,整顿纪律都有建树,使四川盐政面貌为之一新。由于性格刚烈,办事公正,任人唯贤,其推行的“自由竞销”政策受到专商抵制,无法完成行营所要求的税收,被迫调职。“七七事变”后,刘愤然辞职,参加抗日游击队,于1937年牺牲于上海浦东。笔者亦有疑惑,这副对联或本来就不是刘树梅所作,而是原有的呢?2009年笔者出版《联览盐都——自贡古今楹联辑存》将此联误植张家沱观音阁,特予补正。

孙明经自贡拍摄手记还记载了挂在盐务管理局局长办公室内刘树梅的另一幅对联:“能勤苦方算公仆;不廉洁勿入此门。”1935年夏天,刘树梅轻车简从,经内江至凉高山,到达当时自贡的盐务稽核所,却发现办公室空无一人,大家都去迎接他了。刘树梅认为这是官场旧习,大为不满,立即命人通知全体人员回所办公。在自贡,刘树梅提倡艰苦朴素的作风,自己虽然是留洋出身,但他一律穿青布马褂,蓝布长衫。其他官员看刘树梅这么穿,他们的高级西装也只能收起来,穿起了布袍马褂。这甚至影响到当时腰缠万贯的自贡盐商。三年后孙明经来到这里,发现盐商们都是衣着简朴,尤其爱穿蓝布长衫。后来才知道,盐商们这是向刘树梅学习。

    这四副对联的记载,使我们对抗战前后驻自流井的四川盐务的两位最高长官在自贡的情况有了生动的了解,对其学养、作风有了一定的认识。

 

 

吴玉章,荣县人。辛亥革命元勋,国共两党要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聘请吴玉章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为国是奔走于武汉、重庆、延安之间。这一时期,吴老撰写了许多对联,尤以挽联和贺寿联最为称著。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这是1938年5月9日,国民政府为王铭章举行迎灵公祭,吴老与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联合署名致献的挽联。王铭章,四川新都人,字之钟,川军抗日爱国将领。1938年,率军在山东滕县抵抗日军进犯,因孤军无援,与全师官兵阵亡。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1938年5月22日,吴老与周恩来、陈绍禹、罗炳辉等在重庆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办事处,来到国民政府空军司令部,慰问凯旋的空军特别中队飞行员。赠送锦旗两面,题写在锦旗上的两副对是:“德威并用;智勇双全。”其二:“气吞三岛;威震九州。”

1938年10月23日,一艘载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重庆撤离人员的“新升隆”号轮船,在嘉鱼燕子窝水域遭4架日机轰炸扫射,船沉人亡。12月5日重庆举行声势浩大的追悼大会,吴老撰送挽联:“蜀道魂归,激动同仇敌忾;长江血洒,怒发自由之花。”

1938年12月23日,时在武汉的吴老与董必武联名致送挽联,悼念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范筑先将军。联曰:“三友见精神:松体通,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高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卫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舒国难绍遗风。”范筑先,山东馆陶(今属河北)人。是年11月15日,在聊城与重兵进犯的日寇作战时牺牲。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超往古;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1939年7月5日,郭沫若的父亲郭朝沛先生在乐山老家逝世,吴老与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八人以“世侄”名义联名敬献了这副挽联。郭朝沛,四川乐山人字膏如早年失学,从事酿酒、榨油、兑换银钱等生意。为人正直,乐善好施,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在家乡享有很高声望。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包围袭击设在湖南平江县嘉义的新四军留守通讯处,惨杀新四军参谋涂正坤、活埋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人,制造了平江惨案。8月1日,党中央在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吴老与邓颖超、林伯渠、秦邦宪等人联名撰写挽联:“萁豆相煎,同类自残资敌笑;天日可鉴,临危不惧动人哀。”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曾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副主席。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4月26日,吴老在《新中华报》上发表挽联:“正气长存,文章盖世,尤堪幸组织大同盟力保人权,众话申江思盛德;寇氛尚恶,傀儡登场,更可痛纵容宵小辈暗施奸计,我凭延水吊英灵。”

吴老悼念吴承仕的挽联是“爱祖国山河,爱民族文化,尤爱马列主义真理;学贯中西,善识优于苍水;受军阀压迫,受同事排挤,终受敌寇毒刃摧残;气吞倭虏,壮烈比诸文山。”吴承仕,字检斋、桥斋,号展成,安徽省歙县人,章太炎弟子。1935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平津沦陷后,转入地下,与学生一起参加一二九运动。终因日寇汉奸的迫害而染病,于1939年9月20日在北平逝世。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1940年5月16日,张在湖北枣阳县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殉国。8月20日,吴老在《新中华报》上发表挽联,题为《挽张自忠将军联》:“降志图存,岂让汉奸轻借口;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

徐谦,字季龙,安徽歙县人,国民党左派、元老之一。1940年9月26日,徐谦在香港病逝。吴老与林伯渠、董必武联名致送挽联:“萁豆勿相煎,千里胡尘犹未扫;薰莸终有别,十年往事忆先生。”挽联收入由胡适题签的《徐季龙先生遗诗》(1943年在美国纽约印制)一书。

杨松,原名吴绍镒,化名杨松,湖北大悟人。 1941年5月党中央创办《解放日报》,杨松即被调任总编辑,次年11月23日在延安病逝。26日,吴老在《解放日报》发表《回忆杨松同志》的纪念文章及挽联一副:“二三载艰苦奔驰,倭奴未灭增君恨;十四年共同奋斗,一个又弱益吾悲

    1942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吴老在延安为李丹生八十大寿撰写了寿联:“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创制趣三三,上寿八旬逢月;四国联盟,四国联合,惩凶重七七,凯歌四十有四年。”联前尚有自序,文曰:“陕甘宁边区首届三三制参议员丹生先生八旬上寿,适值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完成,中苏英美四国联合,今年打倒希特勒,明年打倒日本,胜利在握之际。七七造端之世界大战可望于1944年凯旋。特献祝辞,以申贺悃。” 李丹生,陕西延川人。去世前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二届参议员。

敌后苦撑持,百战英名惊日寇;太行齐庆祝,万家生佛拜将军。”

1942年12月4日,刘伯承五十寿辰。17日,吴老与林伯渠一道驰电祝贺。贺电称:“你率十万健儿,在敌后坚持了五年,常常出奇制胜。维护亿兆人民,撑持半壁河山。恭逢五十寿辰,特致祝词,以申贺悃。”贺电中所说的祝词,即是这副祝寿贺联。

 

 

1945年抗战胜利,古老盐都鞭炮齐呜,万人空巷。某私熟先生喜极而泣,撰联曰:“胜利羸来,余预言泣定三千日;抗战输前,四川人曾出百万兵。”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和根据地,百万川军将士“不杀尽鬼子决不回川”的钢铁誓言,令日寇闻风丧胆。无数英烈喋血沙场,马革裹尸,青山埋骨。无独有偶,自流井文武庙亦贴出旨趣相同的对联:“当国难之空前,有预言抗战三千日;获胜利于最后,仗中华举国一条心。”

何俊钊,贡井人氏,早年设馆课徒于贡井洞云坝观音阁,中国孔学会会员。建国前夕,罢馆自耕。文革时遭挨批斗,罚守厕所、收粪,先生怡然处之,捋须莞尔曰:“昔作猢狲王,今为镇守使(屎),快哉。”先生曾撰《庆祝抗战胜利联》,联曰:“五千年上国,永庆升平,周玁狁、汉先零、唐回宋契、大都是鸭队鹅群,虽然几动兵戈,徒惹秋风摧落叶;四万里中华,历登版册,南穆陵、北无棣、东汉西河、养成了熊军虎将,何难一操弓矢,强收夏塞壮神京。”对联以“附录”形式收入《十五家楹联选》一书。

 

结语

 

弹指七十年过去,徜徉西山公园(今盐都植物园)自贡“抗日战争警世碑”前,那一簇簇燃烧的火炬,警示世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即将在南湖公园南大门广场落成的“自贡抗战纪念碑”,以万众一心为设计主题,取字和字为表现形体。将象征着圣洁盐山的汉白玉堆砌成字,寓意自贡人民在抗战中众志成城的决心和意志。纪念碑新颖别致的造型,深邃丰富的画面将人们的思绪再一次定格在烽火岁月中。同样,自贡人民抗战时期留下的一副副楹联华章,亦将真实地记录自贡这座英雄的抗战城市的点点滴滴。自贡抗战,贡献良多,厥功至伟,永光史册!

来源:征文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