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围作品选载 >> 正文
硝烟漫西场 万众齐救亡【散文】
2015年08月18日 16:43

硝烟漫西场 万众齐救亡

文/邱昌新

 

 

七十年前,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日军飞机对我盐都自贡实行了所谓“盐遮断”的狂轰滥炸。东场的郭家垇附近(光大街)、蜀光中学、张家坝等地都遭到重创,炸毁了民房,校舍和厂房。一时间,火光冲天、死伤无数。与此同时,日军飞机也没有忘记对西场的光顾。西场贡井的杨家坝、顺河蹁、长腰滩街,衙门口,后街都投下了罪恶的炸弹。除后街的那一颗炸弹没有爆炸以外,其余几处均被炸得面貌全非。街道店面被炸毁。有一颗炸弹原本落到了峡谷河中,而躲空袭的民众处在一片慌乱中,当时有谢家老两口跑到顺河蹁的巨石后面躲藏,没想到炸弹在水中爆炸后,飞向空中的石块散落下来,刚好把那个老婆婆打死了,真是惨不忍睹。

九十高龄的罗淑芳老师也是日机轰炸的见证人,当时她和姐姐去东场耍,正碰上日机轰炸,她俩惊恐万分,当靠近郭家坳附近(光大街)时,看见硝烟弥漫,一片狼藉。更有甚者,看到树上还挂着被炸断的死人的肢体。她俩害怕极了,提心吊胆地绕道跑回贡井的家。没想到,西场贡井也挨了炸,衙门口也是狼藉一片。走进后街的罗家大院,猛听说自己家与黄家的隔墙处也落下一颗炸弹,虽说没有爆炸,但是附近的人们久久惶恐不可终日。

空袭过去了,西场的人们对日军暴行极端愤慨的同时,自觉组织起来补救防控措施。有的开辟了防空洞,艾叶的“蛮子洞”也被大家打整出来防空。天池山附近尖峰山的雕楼就改成了防空警报楼。一旦远方出现敌机,碉楼上面就会支起一个大红灯笼,贡井老街的人们一看见大红灯笼升起就知道空袭快来了,便可以马上躲进防空洞,避免遭遇难。对于敌机的侵扰,贡井人还想到了主动出击,在一些盐商的资助下,购买了高射炮。当时已经把高射炮架设在天池山北面的柑子坳。如果日本飞机胆敢再来侵扰,说不定会叫他见阎王。

事过不久,沦陷区大批的难民难童逃亡到西场贡井。出于抗战救亡的需要,在孙夫人宋庆龄的倡议下,由余树怀等盐商赞助成立了儿童保育院。在贡井的天后宫、井神庙、罗家院子,天池寺等都增设了宿舍和教室。特别是天池寺除了设有教室九间以外,还建工厂十九间。包括织袜、草鞋、竹木、纺织等工场。保育院周围有农场田地200多亩。牛、羊、猪、鸡、鸭舍各一处,牛奶房两间。难童们在保育院既可读书又可劳动,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难童们唱起了保育院的院歌:“莫伤别父母,莫愁离家乡,把握住现在图自强。贡井西北角,魏巍天池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里有工厂数十间,操场广大教室敞。求学业,勤生产,练刀枪,准备着杀敌的力量。驱逐倭寇光河山,中华民族之荣光。”贡井人视大体,明大义,先后收留了两千多名难童,为抗战救亡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收留难童之事甚至延续到了抗战结束以后。抗战胜利了,绝大多数难童返回老家,高高兴兴地去和亲人团聚。当时,有少数难童因为逃亡时年龄太小,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哪里人,无法返乡。极个别的由于其亲人在战争中牺牲,即使返乡也举目无亲。在这种情况下,西场的盐商对他们进行了分别领养。贡井“四大盐商”之一的刘圣瞻就领养了一个叫郭明友的难童。刘家不仅供郭明友吃穿,还供他读书。新中国成立后,郭明友还当上了治保主任,后来被招工到石油部门,还当上了钻井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再说,抗战爆发以后,每年西场都要举行“七七事变”、“九一八”国耻纪念活动,都有集会、游行和文艺演出。西场的集会时演出就在贵州庙。据旭川中学七班的老校友覃守坤回忆:她读高小时就是歌咏队队员,小小年纪常常举着小旗,跟着学校的宣传队到大街上宣传抗日。一曲“在松花江上”往往引起听众泪如雨注。市民愤然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她还记得,当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冯玉祥将军肩负重任来盐都募捐,也亲自赶到西场贡井发动群众。1944年的630日、710日、714日,冯玉祥将军及夫人李德权女士三番五次到贡井接触各界人士,参加各种集会,并发表抗日讲演。当年覃守坤他们全体同学和成千上万的市民一起在旭川运动场(当时叫贡井公园)参加了募捐动员会,掀起了抗日捐金热潮。当时在主席台的背后有一面很大的旗帜,旗帜中心是盐都人民用捐献的金银首饰缀成的一个大大的“爱”字。旗帜为紫色金丝绒,在“爱”字周围还用金首饰缀成飞机、大炮、坦克的图案。这沉沉的金饰大旗体现了盐都人民的爱国热情,后来被载入《抗战画报》里。凡是捐了金首饰的,主办方就回赠一个不锈钢首饰,上面刻有“献金纪念”四个字。两侧刻有“民国三十一年”和“冯玉祥赠”几个字。

冯玉祥在台上作了激情洋溢的讲演,在场的人群情激昂。西场大盐商余述怀大摇大摆走上台,把头上的平顶瓜皮帽往桌上一放,声如洪钟地说:“我述怀虽长期经营井灶,但眼下仍感资金困难,不得咔嚓。毁家紓难,义不容辞,决定捐献一千万元!”此语一出,全场轰动,所有在场的各界代表,无不报以热烈地掌声。

余述怀其实自幼家境贫困,父亲是个裁缝,五岁死了爹娘,无以为葬。后被叔父收留,几经波折,由七十吊钱起家经营酱园铺,后经营盐业。凭着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机智灵活的经营作风,使余述怀很快成为西场响当当的盐商大户。

事后,冯玉祥将军为余述怀书写了长匾“今之玄高,献金楷模”。由刘仁庵市长和经济监察5大队队长齐躍荣等敲锣打鼓送至余述怀的豪宅“天禄堂”。还素画一条幅,并附祠:“一个大仙桃,色味真美好。祝君六秩寿,仁者永不老。”余将这一字一匾悬置客厅以示殊荣。冯玉祥又将自己所乘的小轿车相赠。还约余述怀在重庆谋取蒋介石之接见,又题诗一首:“先生余述怀,尽忠把国爱。首献一千万,英名惊中外。制盐极不易,节俭积钱财。雪耻收失地,仗义是特色。飞机坦克多,敌寇定溃败。先生明此理,输将最慷慨。将士皆振奋,全民齐仰拜。”

在余述怀的有力带动下,西场民众积极行动起来了。大盐商宋俊臣、黄学周各捐款600万元,其余小盐商在罗从修、金志贤的倡导下组成“七七献金团”。这“七七献金团”的宗旨是由七十七人组成,每人每月献金77元,至到抗战胜利为止。此举得到冯玉祥将军的赞许,特别画胡萝卜单条一副相赠,画上题词一首:“大萝卜,红且香。后方多吃菜,前方一定打胜仗。”其间,还有一段小插曲。那时正值罗从修的第十个儿子出世,罗从修随意请冯玉祥将军给小儿子取名。冯玉祥将军欣然应允,给小子取名为“罗爱国”。这使罗从修一家倍感欣慰。西场“四大盐商”之一的黄登三之子,黄幼庄把自己的金镯子包装好,经报社转交给了冯玉祥将军,以表达支持抗战的决心。为抗战救亡,西场的盐商们是真正行动起来了。

此后,西场的民众,除了盐商、职员、盐工、公务员踊跃捐款以外,连贫穷的小贩、甚至难童、孤儿、劳工也就节衣缩食剩下来的钱积极捐献,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这真是“硝烟漫西场,万众齐救亡。”

19459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西场贡井人在大街上扯起了白布,挂满了灯笼,用“瞒天过海”这种隆重的形式庆祝抗战胜利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那一夜的火炬游行真是万人空巷,鞭炮齐鸣,通宵达旦,人们好像要以此来宣泄长期闷在心中的一股恶气。同时也特别的舒畅,特别的兴奋。

来源:征文大赛